【開局新征程】高質量通過評估後的教學工作新思路、新舉措

發布者:陳思思 浏覽次數:967

【編者按】上下同欲者勝,同舟共濟者赢。當前,學校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期、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和改革發展的攻堅期,提升發展内涵,破解發展難題,需要全校上下一盤棋。為進一步統一思想、凝聚力量,以優異發展成績向建黨100周年獻禮,學校官方媒體平台即日起推出“開局新征程”系列報道,學校有關單位将以問答形式,解讀相關重點要點工作。

 

記者:近日,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正式發文公布了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結論為“通過”的學校名單,我校高質量通過本科教學工作的評估考核,這對學校發展意味着什麼?

教務處處長王建軍(以下簡稱“王”):合格評估是政府組織開展的院校評估,是教育部“五位一體”評估制度的主要内容,評估對象是2000年以來新批準設立的普通本科院校且滿三屆本科畢業生,重點是對學校基本的辦學條件、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進行“把關”,引導學校合理定位,促進學校特色發展。

學校順利通過合格評估,意味着按照本科辦學國家标準和要求,學校達到了“三個基本”(辦學條件基本達到國家标準,教學管理基本規範,教學質量基本得到保證),學校服務地方(行業)經濟和社會發展得到了肯定,同時也為黨代會提出的發展目标奠定了基礎。今後,學校将根據合格評估專家組反饋意見,逐項整改,不斷加強内涵建設,積極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,整體提升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力和水平,加快提升學校服務水利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力,為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而努力。


記者:學校在優化專業布局、建設一流專業、一流課程等方面将推出哪些舉措?

王:專業建設、課程建設在十四五人才培養規劃中都會有具體的說明,這裡簡單說明。

專業建設上,圍繞專業布局和一流專業建設,主要舉措有四條:

一是合理布局新設專業。對接新發展格局,适應新時期水利行業和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需求,同步學校空間拓展,優化工學類專業結構,選擇性增設管理學類專業,加快推進理學、農學、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等學科門類的專業布點,每年新增2-3個本科專業,至少特設1個主要服務水利行業且特色明顯的新工科專業,至少建成1個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特色學院。

二是聚力建好一流專業。集聚優勢資源,拉高建設标杆,提升建設标準,凸顯水電特色,突出辦學優勢,重點推進省級一流專業建設,繼續遴選校級重點建設專業,力争國家級專業建設項目有實質性突破;加強一流專業與産業集群緊密對接,做強水利環境類、電力能源類、測繪與地理信息類等專業集群,推進土木類、機械類、計算機類、經濟管理類等專業集群錯位建設、特色發展。

三是改造升級傳統專業。完善人才培養工作的校外循環和校内循環機制,加強對國家、水利行業、長三角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調研,完善人才培養方案,加強課程體系整體設計,優化課程體系、更新教學内容,落實“問技術發展改内容、問學生志趣變方法”,保證社會需求與培養目标、培養目标與畢業要求之間具有良好的對應關系,着力提高人才培養的目标達成度和社會适應度。

四是加快推進專業認證。推進落實“保合格、上水平、追卓越”的三級專業認證體系,堅持“學生中心、成果導向、持續改進”理念,分類分批推進專業認證工作,省級及以上立項建設的工科專業100%提交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申請,力争不少于50%的省級一流工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,其他專業全部按專業認證理念推進專業内涵提升。

在課程建設上,主要抓好四個方面:

一是全面落實課程思政,堅持“全覆蓋展開、一體化推進、整體化結合、傳承性創新”原則,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線,以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為導向,以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目标,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。

二是整體提升課程質量。堅持“五育并舉”,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,發展素質教育,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;加強通識教育課程庫建設,探索建設通識教育中心,豐富藝術教育類、創新創業類、國際視野類、人文社科類/工程認知類等公共選修課程資源;對應“四新”要求,動态優化課程體系,及時更新教學内容,重點建設一批交叉學科課程(也稱跨學科綜合課程);加大核心課程建設力度,重點推進國家級、省級、校級一流課程建設,着力建成一批具有高階性、創新性和挑戰度的“金課”。

三是深入推進課堂革命。以提升教學效果為目的創新教與學模式,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,推進基于SPOC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,強化師生互動、生生互動,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與個性化學習,着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,明顯改變教師滿堂灌、學生被動聽現象。

四是不斷加強教材建設。加大教材編寫扶持力度,強化教材建設規劃,落實教材建設主體責任,推動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,推動高水平教材編寫,重點支持一批适用新時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形态教材,扶持我校教師主編的教材參評省級及以上優秀教材。同時,加大教材使用監管力度,發揮教材育人功能,推進高質量教材使用,100%選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。

為充分激發學院和教師在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潛力,新一輪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,專業建設、課程建設,特别是一流專業建設、一流課程建設的激勵在教學單項獎勵管理辦法、教學業績分計分辦法、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中都有明顯體現。


記者:作為“課堂教學創新示範校”,今年學校将有哪些舉措以确保“創新示範”落到實處?

王:學校獲批浙江省課堂教學創新示範校後,為加快課堂教學創新,學校堅持育人育才相統一,于2020年先後出台《課堂教學創新行動方案》《課程思政實施方案》,這兩個文件對最近三年内課堂教學創新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。其中,《課堂教學創新行動方案》從強化課程建設質量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、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改革完善教學評價等方面推進課堂教學創新,《課程思政實施方案》從推行 “思政十法”、強化價值引領、開展示範建設等方面全面提升課程思政實效。

2021年初配套出台《課堂教學創新示範二級學院建設評價指标》和《課程思政示範二級學院建設評價指标》,開展課堂教學創新示範二級學院和課程思政示範二級學院建設。學校将加大核心課程建設力度,推進國家級、省級、校級一流課程建設,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階性、創新性和挑戰度的“金課”,配套立項一批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的項目。同時,強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,積極推廣混合式教學、翻轉課堂、智慧課堂,實施項目制教學、啟發式教學、探究式教學、體驗式等多元化課堂教育教學模式。

 學校還基于SWH-CDIO-E模式的研究與實踐,深入挖掘水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與育人元素,潤物細無聲地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,實現“以水育人、以文化人”,為水利行業和區域經濟培養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。


記者:近年來,學校教師隊伍新進了很多青年博士,學校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方面有何舉措?

王:關于青年博士培訓,學校有一套比較成熟的培養計劃,每年教務處班子成員都會親自授課,關于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政策、學校的教學規章制度、學校教研改革的舉措和教學質量保障相關要求等都是講授的專題。針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,教學發展中心承擔了比較多的工作,青年教師助講制度,學校已經推進了很多年,應該說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還是有很多幫助的。最近幾年,學校也加大了助講考核的力度,旨在關注助講成效。

學校在增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方面也有一些要求,要求教師全員納入基層教學組織,強化教學研究、定期集體備課、研讨課程設計,加強教學梯隊建設。

學校還定期舉辦教學培訓、組織教學沙龍,開展教學咨詢。譬如,與浙江師範大學合作,開設教學技能專項培訓,與校工會合作每兩年舉辦一次校級青年教師教學競賽,遴選省級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參賽教師并重點培養。


記者: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,學校在新學期教學安排上有何考慮?

王:針對疫情防控,學校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,教務處組建了教學疫情防控7人小組,牽頭成立學校的教學工作疫情防控工作組,安排師生提前線上測試,倡導多平台并用,争取更多平台最大技術支持。上年度學校開展的“每日一分析”“每周一總結”,做法得到教育廳肯定,新學期這些做法還會繼續保留,并繼續實施“七聽”舉措,并要求每位任課教師做好至少4周線上教學備課量。學校将根據疫情發展的态勢,及時調整和優化教學安排,确保正常教學任務100%完成。


記者:開學後不久将迎來新一屆教學開放月,今年将推出哪些特色亮點項目?

王:每年的教學開放月活動都很豐富,促進教學開放、提升教學質量效果明顯,2021年是第八屆,在前幾屆工作的基礎上,圍繞課堂教學創新主題,将開展項目制說課比賽、課程思政講課比賽、課件制作比賽、黑闆闆書比賽等四項比賽,同時開展課堂教學創新示範學院、課程思政示範學院評選等工作。

 

 

 


XML 地圖